第1章
天哭
那是光緒二十年,注定不平凡的一年。
江州省城里,今日格外熱鬧,不管是賣燒餅的,還是賣白面饃的剛出攤便被一掃而空。
而城北頭大宅院卻是冷清的很。
宅院,院門緊閉,上頭掛著一塊寫著張府二字的牌匾,匾是用紫檀木做的,字是書圣后人王仁松寫的,單是這塊牌匾,就彰顯出了這家人的不凡。
不過明眼人都知道,張府攤上麻煩了。
門口有不少人來來回回,一直轉個不停,他們來自不同勢力,都在密切觀察著張府的一舉一動。
可他們誰也不敢先動手,張家畢竟是南北方數一數二的盜墓世家,張家老爺子張靖一直是同齡人眼中的不可匹敵的存在,只要有他在,江湖上就沒有人敢稱第一。
只不過,墻倒眾人推,破鼓萬人捶,就算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,更何況他的敵人是一群惡狼。
張家大院里,零零散散的站著幾個人,昔日的輝煌已然不復。
老家主張靖坐在一把藤椅上,面色嚴峻。
“我們張家現在到了十萬火急的時候,謝謝今天到場的朋友們給我張家面子。”張靖緩緩開口,疲態盡顯。
“老爺子客氣了,您有什么需要盡管開口便是。”
張靖身后站著一位留著長辮子的人,身上穿著青色龍袍,繡著四團五爪金龍。
“圣心,眼下天下將亂,你又早已脫離皇家,所以這件事你不要插手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你不要說了,這是張家的命。”張靖打斷了他的話。
過了一會,張家的仆人小跑著過來,在張靖耳邊說了一句話。
“請!”張靖聲若洪鐘,站起身來。
張家后院,一位穿著麻袍的人閑庭信步的走了過來,他年齡不是很大,但看上去氣宇軒昂。
被老爺子喊做圣心的家伙,瞳孔微縮!
這個人恐怕南北方道上沒有人不知道,他復姓第五,名叫第五潮生!
這個人不會武功,可誰都不愿意招惹,因為他的一手卜算天機之術,出神入化,一旦得罪了他,后半生別想好過了。
“張伯!”第五潮生謙遜的喊道。
“里面說話。”張靖帶著第五潮生來到了里屋。
“張伯,您真打算……”
“是的,我大兒張北山適合拓野開疆卻太過驕狂,二兒北河倒是有些心機卻并無出頭之意,為了保住張家,我只能這樣做了。”
“嫂夫人何時生?”
“就這兩天了,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!他們想讓我們張家消失,沒那么簡單!”
第五潮生坐在椅子上皺著眉頭,右手撫摸著下巴,良久,他開口道:“可以改,只是您……”
“不用管我。”
這一日,張靖遣退了所有人,第五潮生擺下了陣法。
院子里九根桃木,九根柳木,九為極數,桃木屬陽,柳木屬陰,陰陽相濟為嫁接之法。
緊接著他從懷里摸出一支毛筆,一瓶金色的血液,筆為猙毫,血為蛟血,他以筆蘸血,在地上畫開了繁瑣的圖案。
天空中隱隱有雷光閃動,現在已經是初冬時節,這雷聲來的好生詭異。
第五潮生看了一眼天空,本來就白皙的臉色,變的更加慘白!
“潮生,如何?”
“張伯……沒事!”第五潮生咬了咬牙,繼續在地上畫著。
半晌,他完成了最后一筆。
不過這個時候,他沒有半分松懈,而是大吼道:“點燈!”
早在一旁預備好的仆人們,在最快的時間里請出了八十一盞鮫油燈。
第五潮生面向東方,面色猙獰,他撲通一聲跪了下來,凄厲的喊道:“今日江州方士第五潮生以命起誓,求蒼天開眼,將張家百年氣運賜予張家第十五世!”
“轟隆!”
天空中一道炸雷響起,第五潮生面色如常。
天空,落雨了!
他伸手一接,是血!
江州的百姓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詭異的景象,紛紛跪在地上不住的磕著頭。
第五潮生當即吐血三口,卻大笑不止,“成了!成了!”
不到五十歲的他,頭發在這短短的半個時辰里,白了一半。
張家大院里,那棵號稱萬古長青的玄鐵樹,仿佛在剎那間被抽掉了生命,以肉眼可見的速度,枯萎。
原本已是垂暮之年的張靖更是在一瞬間又蒼老了十幾歲。
不過他不后悔。
他咧嘴呵呵一笑,“我用了一生的時間,培育出了兩個半仙級的人物,現在張家氣運成全了我乖孫,足夠了!沒有遺憾了!”
張靖在大笑的同時,里屋里響起了一陣嘹亮的哭聲!
“老爺,大少奶奶生了!您抱上孫子了!”穩婆歡喜的聲音從屋里傳來。
“好啊,只可惜北山不在。”張靖嘆了口氣。
過了一會,第五潮生攙扶著張靖走進了屋子里。
“公爹,給孩子取個名字吧。”床上溫婉的婦人笑的有些勉強,或許是在擔心孩子的父親。
張靖接過孩子,看了看,忍不住笑道:“潮生,你看還是個重瞳。”
“圣人之相。”第五潮生微笑。
“你才高八斗,給取個名字如何?”
“這……不合適吧。”第五潮生推脫著。
“無妨,你只管說。”
第五潮生點了點頭,道:“剛才小少爺出生前,初冬時節天空居然響炸雷,枯寂中帶著一絲生機,這乃是驚蟄之象,不如就叫驚蟄,如何?”
張靖沉吟片刻,緩緩道:“把驚字去了吧,叫張蟄,張家已經夠驚的了,希望他能蟄伏,平平安安過完一生。”
說完這句話,張靖已經是老淚縱橫。
該來的還是要來,張蟄出生不久,張靖便去世了。
這位橫壓了一代人的老人,走的很安詳。
張家秘不發喪,用兩天的時間處理完了老爺子的葬禮。
而動亂,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了!
南北方道上的人,早已經把張家當成了眼中釘,肉中刺。
————
一場血雨下過,后又下了一場大雪,有見識的人知道這種異象叫做天哭。
蒼天哭泣,先落血,后落雪。
天哭異象一現,不是大人物現世,便有妖孽橫行,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規律。
陰冷的天空中雪越飄越大,在江州這個不南不北的地方,雪不算罕見,可罕見的,是滄江里那條破冰而行的大蟒蛇,蟒蛇有水缸粗細,遍體墨綠,若是有人細看,還會看到這巨大的蛇頭之上坐著一位美貌婦人,即使她穿著一身粗布麻衣,可那種傾國傾城的氣質是怎么都掩飾不了的。
在江州地界,能夠控制蛇的江湖奇人不在少數,可是能以蛇載人的是少之又少。
婦人懷里抱著一個嬰孩,這個嬰孩在寒冷的天氣里不睡覺也不啼哭,反倒是睜著一雙眼睛四處打量著。
江州張家這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家族在如今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,他們手中的一個秘密成了燙手山芋,而張家大公子張蟄出世引來天哭異象,更是給了他們一個剿滅張家的理由。
張家人手中的秘密,關乎成吉思汗秘藏,若是把秘藏掌握在手中,足以讓一個人從升斗百姓變得富可敵國。
而元朝秘藏的起因,則要追溯到元末明初。
元朝末年,各地農民起義頻繁,元朝統治搖搖欲墜。
在推翻元朝統治的戰爭中,有一人脫穎而出,他姿貌雄偉,奇骨貫頂,長了一副罕見的帝王相。
這個人就是朱元璋。
朱元璋面南背北坐穩帝位之后,推行了一項政策,這項政策便是從山西洪洞縣大規模把人遷移到山東等地,而故事也因為這一次遷移而起。
山東因為地處兵家必爭之地,飽受戰火摧殘,以至于出現千里無人煙的慘淡景象,跟隨洪洞老百姓一起遷移的人群中,有三位張姓青年人。
這三位乃是朱元璋手下的扶龍衛高手,扶龍衛在朱元璋還未稱帝之時就已經存在,他們個個都是絕頂的江湖高手,而這三人則來自一個神秘的盜墓流派,他們擅長挖墓盜陵,幫朱元璋補充軍需。
扶龍衛這個組織,除了朱元璋之外,任何人都不知道。
這三人帶著朱元璋御賜的一道圣旨,前往山東省省城濟州尋找成吉思汗秘藏。
臨走之前,朱元璋親自把這三人叫到身前,以兄弟相稱,這位升斗百姓出身的帝王面對這三人的時候動了真感情,他說道:“這一次任務三位兄弟不用著急,十年也好,百年也罷,若是百年以后這個天下不再姓朱,你們大可把秘藏自行分配,若是成功后這個天下還姓朱,那么秘藏請務必交給朱家子孫,切記!”
他說完,作勢要給這三人扣頭,這讓三人感激涕零,每一個人都做了保證。
可他們都沒有想到,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,三個人在濟州安家落戶,這期間秘密尋找寶藏,但盡管三人手段通天,差不多把山東各地翻了個遍。
其中一人更是施展開了“觀山望氣探手拘龍脈”的本領,依靠山川走勢和風水局最后推測出秘藏在濟州以南,至于圣旨之上的內容,只是記載著和秘藏有關的信息,并沒有標明具體地點。
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,讓這三個人隱姓埋名,再不提秘藏之事。
這三位都不是普通人,朝廷在秘密監視他們,他們也有眼線在朝廷安插。
朱元璋派拱衛司盯梢鏟除大臣的事情,把這三人驚出了一身冷汗。
拱衛司的前身就是扶龍衛,他們和里面的當差的多少有些香火情,所以聽到了這個消息,他們干脆不再想那秘藏的事情,安安穩穩的過完了下半輩子。
于是那道圣旨,這一份任務,隨著時間的流逝再也無人提起,更無人知曉。
三個人靠著一手好本領在山東以南的江門省省會江州安家落戶,家族逐漸壯大起來。
張家就這樣平靜度過了一個朝代,每一代的直系張家人都會秉承祖訓保守著這個秘密,明朝的覆滅更讓張家人安了心,但是這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,匹夫無罪懷璧其罪,在清朝末年這個秘密還是走漏了風聲,張蟄的出世更是把這場風波推向了頂峰。
有人看到,坐著大蟒的婦人忽然消失在了滄江之中。
還有人說,根本就沒有大蟒的事情,婦人走投無路投江而死。
更有人傳言,大蟒在滄江渡劫,化作了一尾蛟龍,帶著婦人去了天上。
當然,這最后一種說法沒有人相信。
不過,這些神乎其神的說法卻是成為了一些茶館酒肆說書人的談資。
驚堂木一拍,便是滿座皆驚,大蟒化龍的故事在說書人口中娓娓道來,直到市井百姓覺得不新鮮才作罷。
————
這位婦人到底去了哪里,只有一個人知道,他叫葉尊,他們藏在犄角旮旯里終年不見天日的地方。
一眼望不到頭的滄江上看似風平浪靜,實則江底之下別有洞天。
那位婦人此時正在一所燈火通明的墓室里和一個臉色極白的人聊天。
這個人的臉白到什么程度呢,看到他的第一眼,心里會想起白無常,這是因為長時間在地下見不到陽光的原因,他就是葉尊。
“嫂子不用急,北山兄一定會平安無事的。”葉尊不住安慰著婦人。
婦人眼中垂淚,卻依然氣定神閑道:“小葉,這是北山的劫,估計這次他可能出不來了,老爺子在臨終前把張家的氣運都嫁接到了蟄兒身上,北山恐怕是兇多吉少啊!”
“不管怎樣,大嫂您放心便是,這個地方誰都找不到,您就在這安心撫養蟄兒。”
張靖口中的那兩個半仙級的人物,就是他的兩個兒子,一個是張北山,一個是張北河。
張北山鋒芒畢露在南北方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,他是這場動亂中很多人的目標,而張北河卻要低調的多,不過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卻是最有心機,南北方覆滅張家的時候,誰都不知道張北河帶著家眷去了哪里。
張北山最后還是沒能回來,婦人思念成疾也因為見不到陽光的原因,在張蟄兩歲的時候便去世了。
還好葉尊這個時候混的不差,他謹遵婦人的教誨,把張蟄撫養長大。
這一晃,就到了民國三年,這一年張蟄二十歲。
更新時間:2024-11-02 17:26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