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我們回頭再看看讓慕容垂遠走秦國的最后一戰——枋頭之戰。
公元 369 年,桓溫北伐,枋頭之戰拉開帷幕,這是桓溫第三次北伐的關鍵一役,對三國局勢影響深遠,而慕容垂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。
當時的東晉,內部權力爭斗激烈。桓溫妄圖借北伐樹立更高威望,進而謀篡皇位。前燕則不斷南侵,東晉失地眾多。前燕在慕容恪離世后陷入混亂,桓溫瞅準時機,于當年五月率五萬步騎從姑孰浩蕩出發北伐。
那時,天下三分。
東晉偏安江南,占據長江中下游與東南沿海,像揚州、荊州等地盡在其掌控。士族門閥輪流執政,隱患暗藏。
經濟上,因北方流民帶來新農技而繁榮,農業興旺,會稽等郡的商業與手工業也蓬勃發展。但軍事上,北府兵雖精銳,整體兵力與騎兵實力卻遜于北方。
前燕雄踞關東,涵蓋今多省部分區域。
政治上由鮮卑貴族主導,胡漢共治,慕容恪死后內亂頻生,貴族爭權,漢族士大夫遭排擠,根基動搖,軍威不再。
經濟上曾因農業與畜牧業并行、商貿繁榮而昌盛,冀州等地尤為突出。
前秦在苻堅與王猛治理下崛起,版圖遼闊,近乎統一北方。
政治清明,改革納賢,集權鞏固。
經濟上重農興水利,關中富足。
軍事強大,融合各族,訓練有素。
桓溫親率五萬東晉大軍,如洶涌的鋼鐵洪流,從姑孰氣勢磅礴地啟程。
每一位士兵都眼神堅毅,誓要收復中原,還都舊京。
大軍的戰船在清水之上疾馳如飛,一艘艘緊密相連,浩浩蕩蕩。
進入黃河后,戰船更是勢如破竹,大軍所至,沿途小城的守軍望風而逃。
前燕軍隊在晉軍面前,脆弱得不堪一擊。
下邳王慕容厲在黃墟遭遇晉軍,那簡直是一場噩夢。
晉軍如虎狼之師,沖鋒時的吶喊震耳欲聾,似能沖破蒼穹。
士兵們攻擊迅猛精準,每一次揮劍、投槍都帶著必殺的決心。
他們的戰術精妙絕倫,小股先鋒如靈動鬼魅,迅速插入燕軍陣中,攪得燕軍大亂,而后大部隊如泰山壓頂般撲來。
慕容厲試圖抵抗,但他的士兵在晉軍排山倒海的攻勢下,瞬間作鳥獸散。
晉軍所過之處,燕軍尸橫遍野,鮮血染紅大地,慕容厲的軍隊如脆弱的沙雕,在狂風中迅速崩潰。
樂安王慕容臧匆忙趕來阻擋晉軍,可面對的卻是一支近乎無敵的雄師。
晉軍的氣勢如燃燒的烈日,熾熱得讓人不敢直視。
慕容臧的軍隊還未站穩腳跟,晉軍就如洶涌潮水般席卷而來。
他們的沖鋒毫無破綻,整齊的步伐如同死亡的鼓點,每一步都踏在燕軍的恐懼之上。
慕容臧的抵抗在晉軍眼中如同兒戲,晉軍輕松突破燕軍防線,將他們殺得丟盔棄甲。
慕容臧只能在慌亂中逃竄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被晉軍無情屠戮。
燕將傅顏在林渚嚴陣以待,然而他面對的是晉軍前鋒鄧遐、朱序這兩位戰神般的將領。
晉軍先派出一支看似散漫的小隊佯裝進攻,在燕軍陣前挑釁。
傅顏剛要反擊,晉軍主力卻如天神下凡般從側翼包抄而來。
這包抄之勢迅猛無比,燕軍根本來不及反應。
晉軍主力如燒紅的利刃切入黃油,瞬間將燕軍防線撕開。
傅顏試圖力挽狂瀾,但晉軍的攻擊如暴風雨般猛烈,他的軍隊很快被打得潰不成軍,四處逃竄。
經此一役,晉軍的氣勢如日中天。
前燕上下得知前線慘敗的消息,頓時陷入末日般的恐慌。
朝堂之上,那些平日趾高氣昂的大臣們如今嚇得面如死灰,癱坐在地。
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更是驚恐到極點,渾身顫抖,眼中只剩絕望。
逃奔的念頭在他們腦海瘋狂盤旋,仿佛這是唯一的生路。
整個前燕宮廷如被地震摧毀的大廈,搖搖欲墜,混亂不堪。
七月,桓溫駐軍枋頭,此地距鄴城僅百里之遙。
桓溫的軍隊如無法逾越的高山,壓得前燕喘不過氣。
營帳一座連著一座,好似連綿不絕的鋼鐵長城。
士兵們精神抖擻,巡邏隊伍整齊有序,威嚴的氣息讓空氣都變得凝重。
此時,前燕前兗州刺史孫元起兵響應桓溫,這消息如重磅炸彈,將前燕脆弱的防線徹底炸碎。
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聽聞,感覺世界崩塌,靈魂仿佛被抽離身體,只剩本能的恐懼。
在他們眼中,前燕已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,逃奔的想法愈發強烈,整個前燕被死亡陰影籠罩。
前燕軍隊在桓溫一次次雷霆般的攻擊下,防線化為烏有。
士兵們士氣低落到極點,如一群被抽走脊梁的綿羊,眼神空洞無助。
戰場上,到處是丟棄的武器和盔甲,殘兵敗將失魂落魄地游蕩,仿佛行尸走肉。
曾經的前燕軍隊在桓溫勇猛無敵的大軍面前,像被戳破的氣球,毫無還手之力,盡顯無能與懦弱。
就在前燕生死存亡之際,吳王慕容垂挺身而出,被任命為南征大都督,率慕容德等將領,領兵五萬抵御晉軍。
慕容垂深知桓溫軍事才能卓越,戰前對晉軍深入分析。
桓溫的軍隊訓練嚴格,作戰經驗豐富,此次北伐更是有備而來,水路運輸保障了機動性和補給。
但長途作戰的晉軍對糧草依賴極重。
于是,慕容垂派遣慕容德率領一萬五千騎兵奔赴石門。
這支部隊行動迅速,到達后依據石門周邊地形,巧妙設伏,嚴密監控晉軍開渠行動。
一旦晉軍動工,就迅速出擊干擾,或用強弓硬弩射擊,或直接沖擊施工隊伍,使晉軍無法順利開鑿運糧通道。
慕容垂則在枋頭正面應對桓溫本部。
他精心布置防線,士兵裝備精良、紀律嚴明。
慕容垂坐鎮指揮,時刻留意桓溫動向。
在此期間,晉軍向導段思執行偵察任務,卻被燕將悉羅騰掌握行蹤。
悉羅騰事先偵察到段思路線,設下圈套。
段思陷入埋伏后雖頑強抵抗,但終被生擒。
這讓晉軍有些慌亂,因段思熟悉周邊地形,他的被俘對晉軍行動影響頗大。
之后,李述決定主動出擊改變局勢。
他挑選精銳趁夜色突襲燕營。
但慕容垂早有準備,營地周圍防御森嚴。
李述的突襲被燕軍及時發現,雙方短兵相接。
李述雖勇猛作戰,但燕軍迅速集結兵力,李述最終戰死,晉軍攻勢受挫,陷入被動。
雙方進入勢均力敵的對峙局面,桓溫遠道而來,必須速戰速決。
桓溫急于求勝,陣前叫戰慕容垂。
二人皆為當世名將,戰場上氣勢非凡。
桓溫騎在高頭大馬上,一身戎裝,威風凜凜,手按佩劍,目光如電射向慕容垂,高聲喝道:
“慕容垂,你可看清眼前局勢?吾乃堂堂中原正統之師,奉天子圣諭,為天下蒼生而來,吊民伐罪。你那主上慕容暐,懦弱無能,被慕容評玩弄于股掌。而你,空有一身本領,卻遭他們猜忌、排擠,在朝堂如履薄冰。你這般聰慧之人,為何要為這般昏庸之主賣命?不如早早歸降于我,我必向天子保舉你,保你榮華富貴,免受無端之苦。”
慕容垂在馬上微微皺眉,隨后冷笑:
“桓溫,休要花言巧語。你口中的北伐,真乃正義之舉?哼,你在東晉朝堂的所作所為,誰人不知?你倚權打壓異己,結黨營私,妄圖將東晉變桓家天下。所謂奉天子之命,不過欺世盜名。你就是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,借北伐之名,行篡位之實。”
桓溫臉色一沉,眼中閃過怒色:
“慕容垂,休得胡言。此次北伐,我精心籌備糧草輜重、訓練士卒,自身亦苦練武藝。我習得了謝家的撫雨劍法,那劍法輕盈飄逸如細雨撫花,卻暗藏殺機,每一招都能取人性命。還有我譙國桓氏家傳武學六毒神掌,此掌法剛猛無比,且帶奇毒,一旦中招,神仙難救。我這般苦心,都是為北伐大業,為收復中原故土,重振晉室榮光。你們鮮卑一族,本是外族,趁中原之亂侵入,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你們才是這片土地的罪人,如今我奉天命而來,要將你們趕回該去之處。”
慕容垂怒目圓睜,手中長槍一揮:
“桓溫,你這賊子,還敢大放厥詞。我鮮卑族在中原落地生根,與漢人共同治理這片土地,為百姓謀福祉,豈容你污蔑?反觀你,在東晉朝堂攪弄風云,讓朝廷烏煙瘴氣。你就是貪戀權勢的卑鄙小人,為達篡位目的,不惜讓無數將士枉死,讓百姓陷入戰亂。你有何資格指責我們?別以為練了什么劍法、掌法就能為所欲為,今日,我便與你一決高下,看你有何能耐。”
桓溫氣得胡須顫抖,大罵:
“慕容垂,你個胡虜雜種,不知天高地厚。今日就讓你知道,與我作對的下場。”
慕容垂毫不示弱:
“桓溫,你這篡逆之徒,人人得而誅之。今日,我就與你一決高下,看你有何能耐。”
說罷,慕容垂握緊長槍,準備與桓溫一戰。
桓溫眼中寒光一閃,猛地拔劍而出,劍身寒光凜凜,在陽光下折射刺目光芒。
只見他身形如電,瞬間欺近慕容垂,手中長劍化作一道道凌厲光影,劍法凌厲非常,劍招似有獨特章法。
每一招都蘊含千鈞之力,劍風呼嘯,直逼慕容垂而去,似要將其瞬間斬于劍下。
這撫雨劍法在桓溫手中施展開來,當真有風雨之勢,每一劍都朝著慕容垂要害攻去,不給對方絲毫喘息之機。
慕容垂卻面沉如水,毫無慌亂。
他手中長刀緊握,在桓溫攻來之際,迅速揮舞起來。
長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化作一道堅固光幕,巧妙化解桓溫一波又一波劍招。
慕容垂步伐沉穩,身形閃動間,恰到好處避開桓溫鋒芒,又能及時反擊。
一時間,刀光劍影交錯,雙方你來我往,速度之快,令人眼花繚亂。
激戰許久,竟難解難分,周圍空氣仿佛都被這激烈戰斗點燃,彌漫緊張氣息。
桓溫久戰不下,心中漸急。
他深知若不能速決,于己不利。
于是,眼中閃過一絲陰狠,決定使出暗器。
只見他身形微晃,袖口之中突然寒光一閃,數枚暗器如飛針般朝慕容垂射去。
這些飛針細小難察,卻每一根都淬滿致命毒素,一旦被刺中,毒素迅速蔓延。
與此同時,袖箭也如雨點般向慕容垂飛去,袖箭制作精巧,速度極快,能在不經意間傷人,威力巨大。
暗器在陽光照耀下閃著寒光,如死神鐮刀射向慕容垂。
慕容垂眼神一凜,多年沙場經驗讓他瞬間察覺危險。
他雙腳猛地一跺地面,身形如鬼魅般閃動,憑借精湛武藝,巧妙躲過這波暗器攻擊。
然而,戰場上其他士兵就沒這么幸運了。
那些飛針和袖箭速度太快,范圍又廣,不少士兵被暗器擊中。
一時間,慘叫連連,被飛針刺中的士兵傷口迅速泛起黑色,毒素發作,在地上痛苦翻滾。
被袖箭擊中的士兵有的直接倒地不起,有的捂著傷口呼喊,戰場上頓時陷入混亂。
未等戰場稍靜,桓溫眼中再次閃過決然,猛地拔劍,再次施展撫羽劍法。
只見他身形如燕,輕盈穿梭戰場,手中長劍仿若化為靈動飛鳥,劍招飄忽不定。
每一次出劍都似羽毛飄落般輕柔,卻又帶著犀利鋒芒,讓人難以捉摸。
這劍法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靈動之美,劍身寒光隨著他的舞動如流星閃爍,劍招飄逸如輕云蔽月,輕快無比,仿佛不受殘酷戰場束縛。
此劍法乃東晉大才子謝晉所創,桓溫苦練之下已將其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,劍招如行云流水般連綿不絕,直逼慕容垂而去。
慕容垂面色凝重,手中長劍一振,施展出慕容家世代相傳的慕容劍法。
只見他身姿瀟灑大氣,每一個動作都帶著王者風范。
劍在他手中,仿若與他的身體融為一體,劍隨身動,他的每一步移動都能帶動劍招變化。
劍法剛中帶柔,柔中帶剛,劍招大開大合間盡顯豪邁,氣勢如同洶涌波濤,一浪高過一浪,輕松化解著桓溫撫羽劍法的攻擊。
慕容劍法的每一次揮舞都能在空氣中劃出凌厲風聲,與桓溫靈動的劍招相互碰撞,一時間,戰場上劍風呼嘯,兩人周圍仿佛形成一個獨立的風暴中心。
桓溫與慕容垂的激戰愈發激烈,兩人已大戰幾個時辰,戰場上塵土飛揚,喊殺聲震天。
桓溫心中暗暗焦急,本以為憑借撫羽劍法能迅速制服慕容垂,卻不想對方如此難纏。
只見他劍法一變,劍招更加凌厲,試圖尋找慕容垂破綻,但慕容垂的慕容劍法瀟灑大氣,每一次抵擋都恰到好處,劍隨身動,毫無慌亂之色。
桓溫深知再這樣下去不利,眼中閃過狠厲,突然收劍,雙掌一揮,使出譙國桓氏家傳的六毒神掌。
剎那間,雙掌泛起詭異光芒,掌風所到之處,空氣仿佛都被染上一層劇毒。
這六毒神掌剛猛無比,且蘊含六種奇毒,一旦被擊中,神仙也難救。
桓溫雙掌如幻影般攻向慕容垂,企圖打破僵局。
慕容垂卻神色不變,深知六毒神掌厲害,當即運氣凝神,施展參合神功。
只見他周身涌起一股神秘力量,形成一道無形護盾。
桓溫的六毒神掌打在這護盾上,就像海浪沖擊礁石,劇毒掌風被一一化解,消散無形。
桓溫見狀,心中大驚,沒想到慕容垂竟有如此神奇功法能抵擋六毒神掌。
他一咬牙,從懷中掏出六毒飛藜。
這是極其陰毒的暗器,一旦拋出,就算對方躲過,飛藜落地便會爆炸,釋放大量毒煙,可讓更多人中毒。
桓溫看準時機,將六毒飛藜朝慕容垂和其周圍士兵扔去。
飛藜如雨點般落下,慕容垂眉頭微皺,深知暗器厲害。
當下不再猶豫,施展出最高境界的吸功大法。
只見他雙手舞動,一股強大吸力從掌心涌出,那些原本要爆炸的飛藜和即將彌漫的毒煙,竟如同被一只無形大手牽引,全部朝慕容垂涌去。
周圍士兵都驚呆了,從未見過如此神奇武功。
慕容垂將毒煙全部吸入體內后,立刻運轉參合神功,體內真氣流轉,將毒素一點點化解。
他臉色雖有些蒼白,但眼神依然堅定。
桓溫目睹這一切,心中既驚且佩,自愧不如。
意識到今日戰勝慕容垂無望,此次北伐困難重重。
他望著慕容垂,暗嘆一聲,只好下令退回營地,再尋良機。
戰場上的硝煙漸漸散去,只留下一片狼藉,見證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。
前秦方面,苻堅和王猛深知唇亡齒寒之理,若前燕被滅,東晉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自己。
于是,苻堅聽從王猛建議,命茍池及洛州刺史鄧羌出兵救援前燕。
前秦軍隊迅速行動,向戰場進發。
隨著入秋降雨量減少,桓溫的水運路線運行不暢,石門開鑿又因慕容德的阻撓而失敗,備用方案也無法實施。
此時桓溫腹背受敵,戰事接連失利,糧食又日漸匱乏,得知前秦出兵,深知大勢已去,只好在九月丙申日燒毀船艦,拋棄輜重兵器,從陸路撤軍。
桓溫率軍從東燕郡撤往倉垣,一路上小心翼翼,為防前燕軍在汴河等河水下毒,下令士兵鑿井取水飲用。
大軍艱難跋涉七百多里,疲憊不堪。
燕軍諸將都想追擊,但慕容垂冷靜分析,認為晉軍初退必然戒備森嚴,不可輕舉妄動,于是留下精兵斷后,耐心等待時機。
數日后,晉軍見燕軍未追,開始放松警惕,行軍加快。
慕容垂見時機成熟,當即率領八千騎兵迅速追趕。
待追至襄邑時,慕容垂一聲令下,大軍沖向晉軍。
而此時,慕容德已率四千騎兵提前在襄邑東澗設下埋伏。
晉軍毫無防備,頓時陷入絕境,被殺得丟盔棄甲,死者達三萬多人。
前秦援軍也在譙縣對桓溫的敗軍進行邀擊,晉軍又損失慘重,死者數以萬計。
此役過后,桓溫大敗而歸,名聲掃地,實力大損,再無力實現篡位野心。
東晉國內對桓溫此次北伐失敗議論紛紛,朝堂上許多大臣對其能力質疑,民間也流傳批評之聲,他在東晉朝廷威望急劇下降。
而慕容垂則憑此戰聲名遠揚,成為前燕中流砥柱,百姓傳頌其英勇事跡,軍中對他充滿敬佩。
然而,他的光芒引起太傅慕容評猜忌,慕容評擔心慕容垂威望威脅自己地位,在朝廷對其處處掣肘,慕容垂處境愈發艱難,并計劃在慕容垂返京之時,計劃誅殺慕容垂。
慕容垂得到消息后,心中悲憤交加。他為前燕浴血奮戰,力挽狂瀾,卻遭此猜忌與迫害。
夜涼如水,慕容垂獨坐營帳中,燭光搖曳,映照著他那緊鎖的眉頭和堅毅的面龐。他回想起戰場上的金戈鐵馬,自己舍生忘死為的是保前燕安寧,可如今竟落得這般下場。
“難道這就是我一心守護的前燕?”慕容垂喃喃自語,眼中閃過一絲絕望。
沉思良久,慕容垂深知在前燕已無容身之地,繼續留下唯有死路一條。
“罷了,罷了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另尋出路。”他長嘆一聲,終于下定決心,為求自保,他決定出走前秦。
慕容垂帶著親信,趁著夜色悄然離開。一路上,他心情沉重,思緒萬千。
前秦的苻堅得知慕容垂來投,大喜過望。他深知慕容垂的才能,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良機。
苻堅親自出城迎接,對慕容垂禮遇有加。
“慕容將軍,你的到來,實乃我前秦之幸。”苻堅笑容滿面,緊緊握住慕容垂的手。
慕容垂微微躬身,道:“多謝秦王收留,垂愿為秦王效力。”
從此,慕容垂在前秦開始了新的征程。
而慕容垂的離開,如巨石投入湖中,激起層層漣漪。
前燕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,內部更加混亂不堪。
各方勢力趁機蠢蠢欲動,前燕的統治根基搖搖欲墜。
前秦則因慕容垂的加入,實力大增,對統一北方的大業更具信心。
三國之間的平衡被徹底打破,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。
未來的道路充滿了未知與挑戰,而慕容垂的命運也將在這亂世中跌宕起伏。
更新時間:2025-01-07 09:15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