亂世風云,變幻無常,原本穩定的三足鼎立局勢,轉瞬間便分崩離析。
東晉、前秦與前燕,猶如被無形巨手操縱的棋子,在中原大地相互攻伐,究竟誰能最終勝出,置身其中之人皆難以看清。
此時的前秦承蒙上天眷顧,得益于《仁義經》的氣運庇佑,加之苻堅秉持仁義治國,全力減輕百姓負擔,令那些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的百姓,于這亂世覓得一絲難得的安寧,前秦的國力因而蒸蒸日上。
苻堅求賢若渴,廣納天下英才。眾多有志之士紛紛投身于國家建設,促使前秦日益強盛。
苻堅對待周邊邦國與民族,始終堅守仁義之道,展現出非凡的氣度與寬廣的胸懷。前秦國內和諧昌盛,百姓生活安定,國家凝聚力不斷增強,國力迅速崛起,深得民心,人氣鼎盛,仿佛一切皆順應天道的安排。
前燕也曾有過輝煌歲月,其榮耀源自《太公秘書》,慕容垂憑借此書在戰場上屢建奇功。然而,單純的軍事勝利就能統一天下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,前燕的命運便是有力的佐證。
公元 367 年,前燕國力達至巔峰,領土廣袤,宛如盤踞北方的巨龍。
東邊至青州、齊州盡頭,涵蓋山東半島大部,那里城市繁華,資源豐富,宛如璀璨明珠。
西邊至崤山、澠池一帶,掌控豫陜部分要地,戰略地位險要,猶如堅固堡壘。
南邊達汝水、潁水流域,包含河南中南部,人口密集,農業興旺,是前燕的糧倉與人力寶庫。
北邊守云中地區,位于今內蒙古中南部,草原遼闊,牛羊成群,為前燕提供強大的戰略支撐。
前燕轄 12 州、157 郡、1579 縣,人口近千萬。如此強盛,倘若能夠穩健發展,慕容世家或許能成為西晉后大亂斗的最終贏家,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。
然而,公元 367 年,慕容恪病逝,如巨星隕落,給前燕局勢帶來巨大沖擊。
生前,他是前燕朝堂的中流砥柱,其智慧與威望如明燈照亮前燕前行之路。
憑借卓越的政治眼光和精妙的平衡之術,維持著朝廷各方勢力的微妙平衡,使前燕于復雜局勢中平穩發展。
對于慕容垂而言,慕容恪猶如保護傘。
在其庇護下,慕容垂能夠安心施展軍事才能,為前燕抵御外敵。
每逢戰事,慕容垂便如猛獅一般沖鋒陷陣,奮勇殺敵。
而慕容恪則在朝堂穩住后方,調度資源,二人相輔相成,本是前燕興盛的保障。
慕容恪離世后,慕容評如惡狼般露出猙獰面目。他手握重兵,憑借武力和權力的威懾,強行掌控燕國朝堂。
這個慕容評,陰險狡詐,無恥至極,實乃十足的奸臣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暗中鏟除異己。凡是不聽從他的官員,不是被誣陷入獄,就是莫名消失。那些敢于直言進諫的忠臣,都被他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迫害。
慕容評常常在朝堂上大放厥詞,全然不將國法綱紀放在眼中。他用威脅和利誘的手段,拉攏那些貪婪懦弱的官員為其效力,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奸黨集團。他們狼狽為奸,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。
對于可足渾氏和慕容暐,慕容評表面畢恭畢敬,實則心懷叵測。
他常在可足渾氏面前搬弄是非:“太后,慕容垂戰功赫赫,如今聲望如日中天,這對您和陛下而言,恐怕暗藏威脅啊。”慕容評那副陰惻惻的嘴臉令人厭惡。可足渾氏心中雖念著慕容垂,對慕容評的話半信半疑,但面對慕容評的咄咄逼人,她也是有心無力,難以應對。
在慕容暐跟前,慕容評則裝出忠心耿耿的模樣,實則暗中操控著這位年輕懵懂的皇帝。“陛下,您尚且年幼,這繁雜的國家大事還得靠臣為您操心。慕容垂擁兵自重,不得不防吶。”慕容暐涉世未深,被他巧言哄騙得暈頭轉向,對其言聽計從。
在慕容評的教唆挑唆下,慕容暐頒布了一連串不利于國家發展的政令,致使民不聊生,民怨四起。
而慕容垂,這位為燕國浴血奮戰、出生入死的功臣,卻被慕容評視作眼中釘、肉中刺,欲除之而后快。
在慕容垂拼盡全力打贏與東晉的枋頭之戰后,慕容評見慕容垂的親信軍隊人困馬乏,疲憊不堪,認為這是鏟除慕容垂的絕佳時機,遂心生毒計。
慕容評一方面對慕容垂橫加指責,譴責他在與東晉的戰爭中消耗了海量的軍需物資。以此為借口,惡意克扣慕容垂在外征戰軍隊的軍餉,妄圖讓軍隊將士對慕容垂心生嫌隙,從而達到削減慕容垂兵力的險惡目的。
同時,慕容評膽大包天,假傳小皇帝慕容暐的皇命,勒令慕容垂盡快輕裝回京,向朝廷解釋此戰的損耗詳情。他暗地里在皇宮中精心布置秘密埋伏,企圖在慕容垂帶領少量部隊進京之時,將其突然誅殺,以絕后患。
慕容垂大哥之子慕容軒在得知這一驚天陰謀后,心急如焚,毫不猶豫地迅速出城,馬不停蹄地向慕容垂報告了此消息。
只因慕容垂的大哥英年早逝,留下唯一的幼子慕容軒孤苦伶仃,無人照拂。慕容垂出于對大哥的深厚情誼和懷念,將慕容軒一直帶在身邊,悉心照料,精心培養。慕容軒聰慧機敏,勤奮努力,不負慕容垂的厚望,此時已成長為百燕會的實際掌控人。
由于百燕會掌控著整個燕國龐大而精密的信息網絡,消息靈通,慕容軒因而得以早早獲取了慕容評妄圖加害叔父慕容垂的機密消息,為慕容垂爭取了寶貴的應對時間。
慕容垂得知了慕容評的陰謀。
“慕容評這卑鄙小人,竟如此陰險惡毒!”慕容垂怒不可遏,“我定要帶兵殺回鄴城,讓他知道我的厲害!”
但憤怒過后,慕容垂冷靜了下來。
“我若此時發兵,燕國子弟必將互相殘殺,百姓又要受苦。”慕容垂眉頭緊鎖,心中滿是糾結,“況且,慕容暐雖被慕容評迷惑控制,但他終究是燕國皇帝,我若貿然起兵,在道義上便失了先機。”
就在慕容垂猶豫不決之時,兒子慕容令進言道:“父親,慕容評奸險狡詐,如今我們身處險境,若不早做打算,恐遭滅頂之災。前秦苻堅廣納賢才,或許我們可投靠前秦,以圖日后。”
侄子慕容軒也勸道:“叔父,慕容評勢大,我們硬拼并非上策。投靠前秦,保存實力,方為良策。”
慕容垂沉思良久,最終長嘆一聲:“也罷,為了燕國百姓,為了家族聲譽,只能如此了。”
終于,慕容垂率五萬精銳,攜子慕容令,毅然投向前秦。
他的離開,對前燕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,曾經的軍事支柱崩塌,國家的防御瞬間變得脆弱不堪。而對于慕容垂自身來說,這卻是一個新的機遇。
得知天下第一戰神慕容垂帶兵前來投靠,苻堅興奮不已。
此時的天下局勢正如之前前秦朝堂論理時王猛所分析的那樣,無需發兵,只需靜待燕國的內亂。
而后,苻堅對王猛愈發信任,也更加堅信以麥積山林家的《仁義經》治國理念作為國策的基本理念。
前秦的苻堅站在華麗的殿堂之上,目光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壯志。他依循《仁義經》的理念治理國家,使得前秦日漸強盛。如今前燕發生內亂,在他看來,這正是實現統一北方大業的絕佳時機。
慕容垂雖在前燕的征戰中未能改變國家的命運,但來到前秦后,受到了苻堅的賞識。苻堅獨具慧眼,看到了慕容垂的價值,將他任命為冠軍將軍,并封為賓徒侯。
慕容垂經歷了這么多起起伏伏后,對天道和自然的規律有了極其深刻的領會。
“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慕容評那個蠢貨,就知道爭權奪利,根本不明白這其中的微妙!我在燕國時,只曉得猛沖猛打,卻不懂朝堂里的權謀之道,結果被奸人所坑。”慕容垂唉聲嘆氣,眼中滿是對過往的反思。
“柔弱勝剛強,之前在燕國,我太過剛猛,不曉得以柔克剛。老是在戰場上拼命,雖說戰功赫赫,卻招人嫉恨。如今才明白,剛硬容易折斷,柔軟反而能長久。”慕容垂抬頭望天,仿佛在回憶曾經的浴血奮戰。
“曲則全,我被迫離開燕國,看似是退縮,實則是為保全自身,以待來日。倘若當時硬剛,不僅自身難保,還會連累眾多追隨者。這是迂回之策,順應形勢罷了。”慕容垂目光堅定,對當初的離開不再有絲毫遺憾。
“飄風不終朝,燕國曾經的輝煌就像刮大風,來得猛去得快。內部混亂不堪,相互傾軋,衰敗是必然的。”慕容垂神色黯然,為燕國的命運感慨萬千。
“禍兮福所倚,燕國對我的迫害,看似災禍,卻讓我來到前秦,或許這是福分。人生的禍福轉換,難以預料啊!”慕容垂無奈苦笑,心情復雜。
“上善若水,在前秦,我得像水一樣低調柔和,融入其中,不驕不躁,才能長久立足。”慕容垂低頭沉思,暗暗告誡自己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我必須從前秦的點滴做起,積累實力,等待時機,成就大業,證明我慕容垂的能力!”慕容垂緊握拳頭,滿懷壯志。
這些深刻的感悟猶如明燈,照亮了慕容垂在前秦的前行道路。他低調行事,默默布局,積極與將士們建立良好關系,同時仔細觀察局勢,耐心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。
前燕則在混亂中日益衰落,苻堅統一北方的道路看似光明,實則仍充滿挑戰。未來的局勢究竟如何發展,一切都還是未知數,只待歷史的車輪繼續滾滾向前,揭開那神秘的面紗。
更新時間:2025-01-07 09:15:56